高精度植被排放估算模型问世
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新明团队与清华大学教授张强、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亚历克斯·冈瑟等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
2025.10.11
走进高校场馆,上一堂科学课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有浓浓的科技味。在这里,同学们畅游科学海洋,接受精神洗礼,立下科学志向。
2025.10.11
让科学珍宝开口讲科学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收藏型、综合类、研究性的科学博物馆,我们把历史上的科学仪器和技术制品都‘聚’到了一起。”说到这里,清华大...
2025.10.11
以系统思维破能源困局,凭师者仁心育国之栋梁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双碳”目标既是承诺,也是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在这场转型大考中,他率先提出“系...
2025.10.10
数字人民币建叁大平台迈关键一步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运营是中国金融开放与数字货币创新的关键里程碑,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突破。”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
2025.10.10
清华深度参与艺术乡建,京郊这座空心村变了
一个曾经河道干涸、土房倾颓的空心村——北京郊区的南山村,近些年随着老村改造与艺术节的落地,正呈现出新的生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度参与了南...
2025.10.10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感受高校科学精神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数千件科技文物静静诉说着清华科学家求真探索的故事。它们中,有清华实验室退役的仪器,也有全球征集的珍品。
2025.10.10
清华团队给细胞装上“高清显微镜” 首次精准捕捉到单细胞基因转录活动
近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沉晓骅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单个细胞内基因转录活动的精准捕捉与实时观测。沉晓骅介绍,就像给...
2025.10.10
锂电池续航与安全不可兼得难题被破解
当前,电动汽车、电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对动力系统提出了高能量、高安全需求,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优异安全性能的电池器件已成为当前...
2025.10.10
探索短肠综合征诊疗新路径,推动复杂胃肠疾病发展
9月29日,来自北京的王女士(化名)在清华长庚医院正式用上创新药物替度格鲁肽,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首位通过该药物获益的成人短肠综合征患者。
2025.10.01
文艺赋美乡村 2025北京南山艺术季启幕
9月28日,"艺蕴青绿"2025北京南山艺术季,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山村开幕。艺术季深度聚焦"南山风物",更加突出主题性、在地性和文化性,邀请...
2025.10.01
清华突破电池储能安全兼容难题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带领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上取得突破,为开发兼顾续航与安全的固态锂电池提供技术支撑。
2025.10.0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