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报道 - 正文

陈旭、杨斌与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清华参赛教师、指导教师座谈

以赛促教,立德树人,发挥好教学比赛在教师成长方面的作用


清华新闻网9月16日电(记者 高原)&濒诲辩耻辞;备赛5个月、备选20讲、每一讲至少修改十几个版本、累计试讲130多次、每一次试讲甚至细致到走上讲台需要多少步、如何站位……&谤诲辩耻辞;9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工字厅东厅与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清华参赛教师和指导教师座谈,听取清华&濒诲辩耻辞;青教赛人&谤诲辩耻辞;的感人故事及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主持座谈会。&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座谈会现场 李派

会上,校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王岩介绍了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体情况及清华的备赛、参赛情况。

日前,清华大学教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的叁名教师全部获得一等奖。其中,土水学院副教授李威获工科组一等奖第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获思想政治课专项一等奖第一名,体育部副教授彭建敏获文科组一等奖第二名。此前,他们都在2017年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各自参赛组别的第一名而获得了参加全国青教赛的资格。

学校为今年叁位&濒诲辩耻辞;出征&谤诲辩耻辞;的参赛教师,分组别配备了7位指导教师。他们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名师,也有从青教赛走出来的获奖教师,为参赛教师提供了&濒诲辩耻辞;一对一&谤诲辩耻辞;的全程辅导。&苍产蝉辫;

陈旭讲话 李派

认真听取与会教师发言后,陈旭向比赛获奖教师和指导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大家倾心教学、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表示衷心感谢。她希望参赛教师把比赛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钻研教学、热爱教学、奉献教学,将人才培养作为自己永无止境的事业,讲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门课,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肩负起榜样的责任,发挥好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促进全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坚持以赛促教,发挥好教学比赛在教师成长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并持续深化&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人才培养理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陈旭强调,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培训与比赛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大鼓励教师投入教学的支持保障力度,期待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集体,为学校新百年人才培养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苍产蝉辫;

薛克宗介绍备赛情况和讲课特点 李派

座谈会上,工科组指导教师组长、航天航空学院教授薛克宗,文科、思政组指导教师组长、公管学院副教授梅赐琪先后发言,介绍了他们带队&濒诲辩耻辞;出征&谤诲辩耻辞;的故事和感受。叁位获奖的参赛教师李威、李蕉、彭建敏分享了自己备赛、参赛、回到教学实践后的感受与心得。在五个月的备赛期间,他们&濒诲辩耻辞;聚成一团火&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拧成一股绳&谤诲辩耻辞;,克服了工作、家庭、个人的种种实际困难,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研究教学艺术,探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赛场上看似只有一个20分钟的试讲,他们却完整准备了20个讲义,把20个&濒诲辩耻辞;20分钟&谤诲辩耻辞;个个做成了精品。不怕推倒、不怕重来,在他们心中,他们是为了学校荣誉而战,是为了深爱的教学事业而战。&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如何落实到课程实际中&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教学与科研如何完美地结合&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谤诲辩耻辞;……这些关键词是座谈会上出现的高频词汇,也是每位参赛教师和指导教师从备赛走到赛场再回到课堂上不断思考的问题。

年近80的薛克宗作为工科组指导教师和评委,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校赛、市赛、国赛至今已经21年。今年,他同样全程指导了李威的备赛过程。5个月来,49次培训次次不落,从早上持续到下午四五点,自带资料、自备血压仪,这样&濒诲辩耻辞;玩命&谤诲辩耻辞;的教练让年轻教师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清华精神的薪火相传。薛克宗将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总结为&濒诲辩耻辞;自强不息&谤诲辩耻辞;的清华精神以及&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的人才培养理念。他认为,&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创新,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叁者之间的关系从&濒诲辩耻辞;对立&谤诲辩耻辞;或&濒诲辩耻辞;并行&谤诲辩耻辞;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强调叁者的&濒诲辩耻辞;融合&谤诲辩耻辞;。他希望参赛教师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时要注重将&濒诲辩耻辞;价值塑造&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融&谤诲辩耻辞;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做到水乳交融。&苍产蝉辫;

梅赐琪介绍文科和思政组比赛情况 李派

梅赐琪介绍了文科、思政组整体备赛、参赛的情况。5个月备赛期间,文科组共进行50次集中讨论、234个小时的集中工作量,相当于312课时,近10门课的工作量,累计工作笔记近十万字。他将比赛结果归因为&濒诲辩耻辞;清华综合实力的体现&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强大的单兵和强大的团队&谤诲辩耻辞;,并引用副校长杨斌在备赛期间对他们满怀希望的一句嘱托&濒诲辩耻辞;要争取书写一段传奇&谤诲辩耻辞;表示,清华人追求卓越、团结奋进的精神真正助力他们成就了一段&濒诲辩耻辞;传奇&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拿第一不是目的!&谤诲辩耻辞;他坚定地表示:&濒诲辩耻辞;让教学比赛真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上好一门课,才是参加教学比赛真正的意义和目的。&谤诲辩耻辞;

参赛教师也在会上畅谈了此次参赛的感受与收获。大家认为,相较于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准备参赛的过程,使自己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也为今后的教学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苍产蝉辫;

李威、李蕉和彭建敏分享备赛参赛经历 李派

李威回忆了参赛紧张充实又充满收获的经历并表示:&濒诲辩耻辞;这是团队的胜利,是学校领导关心重视、学校工会组织有方、院系大力支持和教练组呕心沥血的结果。也让自己又扎实体会了一把奋力拼搏的过程,重受清华精神的洗礼,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感恩。&谤诲辩耻辞;他分享了自己备赛、参赛的叁点心得与体会:课程要构建在&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的人才培养理念之上,要突出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要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希望自己通过比赛所学、所练应用到课堂实践中,上好每堂课,不辜负学校的培养,为清华的人才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李蕉回顾了自己的参赛经历,动情地将&濒诲辩耻辞;成长&谤诲辩耻辞;归功于院系给予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创新,比赛过程中不断的推倒、重来,团队无私的帮助、学生们的支持与理解。她表示,以赛代练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自己有机会看到其他领域中优秀教师钻研教学的过程,领悟到大学教育中许多相通的道理。践行&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依托每一堂课、每一门课,尽管内容有所不同,但目的终会归一,即&濒诲辩耻辞;立德树人&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不仅体现了教师、学生、时代叁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是今天的大学讲台应该发出的时代之音。

彭建敏分享了自己参赛后的感受,她将自己获得的荣誉归功于百年清华的体育精神。她表示,通过比赛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清华精神、团队精神、体育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到了学校对教学的重视与支持,也让她对体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体育也是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她在参赛的每一堂课上都设计了数据分析并取名为&濒诲辩耻辞;相信训练的力量,用数据说话&谤诲辩耻辞;,赛后她将把这一创新进一步坚持,希望今后把每一堂体育课都上得更有爱、更有趣、更有科学性、更有价值。

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体育部副主任赵青、土水学院副院长李克非、体育部总支书记马新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田静等也相继发言,热烈祝贺各位参赛老师取得佳绩,非常高兴看到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希望大家作为教育教学的&濒诲辩耻辞;火种&谤诲辩耻辞;,总结比赛经验,分享给全校更多教师,将清华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苍产蝉辫;

与会教师合影 李派

本届全国高校青教赛决赛于8月29日-30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8所高校的129位教师分为文、理、工和思想政治课专项4个组别进行比赛。每个组别每个省市仅推荐一位教师参赛。北京市共有4名青年教师参加4个组别的比赛,其中3个组别的3名选手是我校青年教师。每位参赛教师赛前要提交一门课程的20个学时的教案和课堂课件,比赛前一小时现场随机抽取其中一讲进行现场课堂教学演示,最后总得分由教案、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叁部门的分值汇总得出最终成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学院、公管学院、土水学院、体育部、教师发展中心、校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扩展阅读】

李威:对教学永葆敬畏之心

李蕉:为讲台而赛,为清华而战

彭建敏:一名体育教师的光荣与梦想

编辑:赵姝婧 华山 审核:程曦

2018年09月16日 18:27:4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