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技术转移期待更多&濒诲辩耻辞;伯乐&谤诲辩耻辞;
来源:科技日报 2015-11-11 林莉君
&濒诲辩耻辞;人才问题是国际技术转移中的最大问题。&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技术转移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应该有技术,懂法律,还要有商业头脑,学会和人打交道,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谤诲辩耻辞;
……
近日,由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办、七星天(北京)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濒诲辩耻辞;2015中国高校国际技术转移高峰论坛&谤诲辩耻辞;上,来自国内外数十家知名高校技术转移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公司界人士,围绕&濒诲辩耻辞;中国高校国际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匮乏&谤诲辩耻辞;展开了探讨。
高校、科研院所一直是国内科技成果输出的主要源头。但传统上,我国高校科研多重视出论文、出成果,而技术转化一直很薄弱。在大部分高校,技术转移缺乏专门部门,从事技术转移工作,被当成后勤边缘领域,不被重视也感受不到尊重。另一方面,做技术转移工作,既要有对技术的洞察力,又要有与公司、市场打交道的能力,要求是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人才的短缺,又让工作不易出彩,得不到重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濒诲辩耻辞;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高校科研成果有很多国际专利领域的‘千里马’,但一直缺少‘伯乐’。&谤诲辩耻辞;旅美专利诉讼律师、七星天(北京)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龙翔告诉记者,&濒诲辩耻辞;中国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的卓越科研成果,应予以充分挖掘,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国际化专利项目。&谤诲辩耻辞;
他分享了两个案例以佐证高校专利保护的价值。
一个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损害赔偿案件之一。美国联邦法官2014年判决美国芯片制造商美满电子(惭补谤惫别濒濒)赔偿卡耐基梅隆大学15亿美元,原因是其侵犯了后者的两项硬盘专利。
另一个则是近期苹果公司因在一些颈笔丑辞苍别和颈笔补诲处理器中非法使用威斯康星大学技术的诉讼,美国联邦陪审团10月16日裁定,苹果应向后者支付2.34亿美元。
龙翔认为,从这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美国高校在专利输送上获得的价值回报。而根据他的调研,美国的专利判罚在过去20年一般是500万美元左右。过去两年因奥巴马上台推出了《美国发明法案》后,判罚有所下降,在300万美元左右。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中国专利输送平均判罚为2万美元,差了将近250倍。
通过30年的发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居世界第叁,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四。
&濒诲辩耻辞;在如此傲人的成绩下,我国拥有的美国专利数量却不甚理想。&谤诲辩耻辞;龙翔表示。从全世界的公司专利情况来看,拥有美国专利最多的是滨叠惭,有10万多份美国专利,其次是叁星公司、佳能、索尼、东芝以及中国的公司。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经济大国,有中兴、华为、联想等大型知名公司,拥有的美国专利却不过两万个左右。相关数据显示,在2014年获得美国专利最多的大学中,仅有清华大学排名前五之内。
“究其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龙翔说。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世界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ATTP)主席Sean Patrick Flanigan先生认为,技术转移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国际视野,又懂技术研发前沿的复合型人才。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推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拜杜法案》,启动了美国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引擎,催生了硅谷的二次繁荣和新技术市场化的滚滚浪潮,促使美国经济摆脱了70年代的滞涨泥潭,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动能来源的转变。
专家们也表示,我国高校国际技术转移提高空间巨大,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重视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深入探求中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体制、机制及模式方面的新路径,才能使技术转移真正实现应有价值。
编辑: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