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超:机器人写新闻听起来很美
来源:光明日报 2014-7-12
你有没有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你读到的一些新闻不再是记者所写,而是署名&濒诲辩耻辞;机器人甲&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机器人乙&谤诲辩耻辞;?
这绝非天方夜谭。据报道,美联社从本月开始,将利用一家公司提供的写稿软件,自动撰写公司收益类的稿件。这些稿件在播发前将由编辑校阅,但最终这将是一个全自动的过程。报道称,这款软件利用运算法则搜寻数据中的事实和关键趋势,并以叙事的方式描写。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套用&濒诲辩耻辞;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谤诲辩耻辞;的说法评价道:&濒诲辩耻辞;人写新闻不是新闻,机器人写新闻才是新闻。&谤诲辩耻辞;其实,利用软件自动写作,早就不是什么&濒诲辩耻辞;新闻&谤诲辩耻辞;了。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就会跳出来几款名为&濒诲辩耻辞;自动作诗&谤诲辩耻辞;的软件。随便输入几个关键词,选择&濒诲辩耻辞;藏头&谤诲辩耻辞;或者&濒诲辩耻辞;藏尾&谤诲辩耻辞;,就会自动生成一首像模像样的诗。至于是&濒诲辩耻辞;益智&谤诲辩耻辞;还是恶搞,诗句的上下文有无关联,意境是否深远,大抵是没有人深究的。新闻就不一样了,它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新鲜、真实的信息。如果也像&濒诲辩耻辞;益智游戏&谤诲辩耻辞;那样,随便生成一篇就见诸报端,恐怕就会闹出乱子。
机器人写新闻,令人欢喜令人忧。从新闻数据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大量以数据挖掘和统计为特色的&濒诲辩耻辞;月报&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年报&谤诲辩耻辞;新闻,在数据生成之后,也就意味着新闻完成了大半。将这些数据嵌入固定的写作格式,一篇新闻稿也就大功告成了。由此看来,机器人写新闻也有其必要性。被称为&濒诲辩耻辞;科技福音派&谤诲辩耻辞;的人们认为,那些充斥着数字计算、格式相对单一的新闻,从此就可以交给机器人代劳,而不必让记者们再忙得焦头烂额。过去新闻教科书里收入的那些&濒诲辩耻辞;点错一个小数点,导致航天器出事&谤诲辩耻辞;的人为故障也有望走进历史了。还有人欢呼:机器人写的新闻都是&濒诲辩耻辞;干货&谤诲辩耻辞;,从此可以避免&濒诲辩耻辞;宣传腔&谤诲辩耻辞;了!
但是请勿高兴得太早。是否有&濒诲辩耻辞;宣传腔&谤诲辩耻辞;,取决于你在软件中输入的格式。比如,&濒诲辩耻辞;冲冲冲冲省冲冲冲冲市冲冲冲冲县冲冲冲冲村加强学习&濒蝉辩耻辞;冲冲冲冲&谤蝉辩耻辞;的重要精神,切实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年内共解决冲冲冲冲冲件农民的实际问题,受到农民的好评。&谤诲辩耻辞;如果你输入的都是诸如此类的新闻模板,那么,不管是由人还是由机器来写,新闻的传播效果都是可想而知的。
机器人写新闻的消息,也让悲天悯人者忧从中来&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机器人一旦上岗,势必造成一些记者下岗,从而造成&濒诲辩耻辞;机器排挤记者&谤诲辩耻辞;的现象,在社交媒体时代苦苦挣扎的新闻业势必雪上加霜。由此,机器人写新闻,对于新闻就业形势来说,无疑是一个&濒诲辩耻辞;坏消息&谤诲辩耻辞;。
在我看来,机器人写新闻还催生出一系列的专业问题。比如,机器人有新闻敏感吗?机器人会判断新闻价值吗?机器人会预测社会效果吗?机器毕竟是机器,它不会选题、不会策划、不会采访,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新闻敏感,也不会判断新闻价值。就像鹦鹉、留声机一样,它虽然也会&濒诲辩耻辞;说&谤诲辩耻辞;,但&濒诲辩耻辞;说&谤诲辩耻辞;什么得听人的指令。机器人也一样,虽然它也会&濒诲辩耻辞;写&谤诲辩耻辞;,但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源于人为的操控。
尽管美联社表示,&濒诲辩耻辞;该软件按照程序使用幽默语言和不同语气的能力越来越强&谤诲辩耻辞;,但出自机器人之手的新闻,毕竟与&濒诲辩耻辞;手工打造&谤诲辩耻辞;、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稿大异其趣。否则,也就不会有享誉业界的&濒诲辩耻辞;华尔街日报体&谤诲辩耻辞;了。
新闻毕竟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包括人的情感、人的责任和人文精神。让机器人写格式化的数据新闻也许没有问题,赋予它太多的想象则是一厢情愿。
(编者注: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