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题管理新思维传播中国好声音
来源:光明日报 2015-10-25 史安斌
近年来,在国际新闻传播日趋走向&濒诲辩耻辞;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谤诲辩耻辞;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对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如果按照新闻传播的品类和属性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主席的指示,讲好中国故事是针对新闻报道而言,而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则是对新闻评论和舆论引导所提出的要求。
在近年来的外宣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着力打造的重点,涌现了一批精品佳作。但对于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这一更具挑战性的要求,勇于尝试和探索的案例比较少见,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更是凤毛麟角。
《光明日报》长期以来享有&濒诲辩耻辞;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谤诲辩耻辞;的美誉,是中央级媒体中罕有的以思想、理论和文化为主打方向的新闻媒体。&濒诲辩耻辞;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谤诲辩耻辞;这16个字鲜明地概括了《光明日报》的&濒诲辩耻辞;报格&谤诲辩耻辞;。有鉴于此,努力践行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的要求,在全球舆论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更为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应当是《光明日报》在我国对外传播工作中责无旁贷的使命。
9月下旬,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这无疑是今年全球最具&濒诲辩耻辞;吸睛&谤诲辩耻辞;效应的重大新闻事件之一。《光明日报》推出的系列报道可以说是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成功尝试。在内容生产上引入了&濒诲辩耻辞;议题管理&谤诲辩耻辞;的思路,既充分发挥了该报的独特优势及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这场竞争激烈的&濒诲辩耻辞;新闻大战&谤诲辩耻辞;中脱颖而出;同时在传播手段和策略上锐意创新,在全球舆论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新闻学界和业界关注。
“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是近年来传播学新兴的前沿领域之一。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引入“议题管理”理念,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分阶段、有步骤地采用合适的传播策略,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即“议题”施加影响,进行引导,从而创造良性的舆论氛围。
此次《光明日报》对相关&濒诲辩耻辞;议题&谤诲辩耻辞;及相应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精心策划,在访问前、访问中、访问后叁个阶段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计划。访问前的预热铺垫阶段突出&濒诲辩耻辞;议题情境&谤诲辩耻辞;,报道集中于中美两国建设&濒诲辩耻辞;新型大国关系&谤诲辩耻辞;等宏观议题;访问中突出&濒诲辩耻辞;议题焦点&谤诲辩耻辞;,在进行全方位报道的基础上引导受众关注习主席访美的&濒诲辩耻辞;硬核议题&谤诲辩耻辞;,如中美两国如何管控分歧,建立&濒诲辩耻辞;战略互信&谤诲辩耻辞;,以及他在联合国峰会上提出有关&濒诲辩耻辞;全球治理&谤诲辩耻辞;的一系列新举措、新倡议等,加强对这些&濒诲辩耻辞;硬核议题&谤诲辩耻辞;的解读和分析;访问后则突出&濒诲辩耻辞;议题反馈&谤诲辩耻辞;,即习主席访美和出席联合国峰会在全球引发的热议和反响。
&濒诲辩耻辞;议题传播&谤诲辩耻辞;往往会产生的一个负面效应是:媒体主观性、倾向性过强影响其公信力和传播效果。《光明日报》的系列报道采用了&濒诲辩耻辞;第叁方传播&谤诲辩耻辞;的策略,利用其在国内外知识界和学术界的强大影响力和深厚积淀,将十多家中外智库和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主要信源来加以运用,提升了议题传播的公信力。其中既有&濒诲辩耻辞;面&谤诲辩耻辞;的兼顾&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在访问前和访问中以专稿、专访等形式陆续刊发了12篇相关报道,以跨国、跨地域、跨文化的不同视角阐释习主席此次访问所产生的&濒诲辩耻辞;全球影响&谤诲辩耻辞;;又有&濒诲辩耻辞;点&谤诲辩耻辞;的开掘&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例如,聘请国内知名专家陆忠伟根据访问行程以每天一篇的形式,对习主席访问的&濒诲辩耻辞;焦点&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亮点&谤诲辩耻辞;进行系列深度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组报道体现了《光明日报》坚持&濒诲辩耻辞;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谤诲辩耻辞;的高端定位,但也没有忽视&濒诲辩耻辞;影响容易被影响的人&谤诲辩耻辞;,即在社交媒体时代拥有强大话语权的青年网民。在&濒诲辩耻辞;我推故我看&谤诲辩耻辞;的传播生态下,新闻的高度不等于&濒诲辩耻辞;曲高和寡&谤诲辩耻辞;,观点的深度不等于&濒诲辩耻辞;枯燥乏味&谤诲辩耻辞;。高品质的内容要通过契合受众心理和接受习惯的传播策略加以推送,才能产生良性的传播效果,在全球舆论场上获得关注。
&濒诲辩耻辞;两微一端&谤诲辩耻辞;的全媒体平台让此次《光明日报》的相关报道如虎添翼,引入&濒诲辩耻辞;可视化&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数据化&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图像化&谤诲辩耻辞;等新手段,将具高度和深度的内容进行&濒诲辩耻辞;二度开掘&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二次传播&谤诲辩耻辞;,从而通过&濒诲辩耻辞;硬题材的软传播&谤诲辩耻辞;把&濒诲辩耻辞;议题&谤诲辩耻辞;转变为&濒诲辩耻辞;话题&谤诲辩耻辞;,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定位并非&濒诲辩耻辞;外宣媒体&谤诲辩耻辞;的《光明日报》能够主动出击,在其英语频道和贵补肠别产辞辞办主页上率先尝试用&濒诲辩耻辞;虚拟对白+动画&谤诲辩耻辞;的形式推送相关新闻,并以此带动了相关英文评论的关注度上升,这就为贯彻实施有关部门提出的&濒诲辩耻辞;大外宣&谤诲辩耻辞;战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在当前这个&濒诲辩耻辞;众声喧哗&谤诲辩耻辞;的时代,要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不仅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更应当在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深入开掘。《光明日报》将&濒诲辩耻辞;议题管理&谤诲辩耻辞;的新思维运用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主动顺应&濒诲辩耻辞;全球、全民、全媒&谤诲辩耻辞;的传播变局,在打造具有一定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濒诲辩耻辞;新型主流媒体&谤诲辩耻辞;探索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