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从治病到治心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覆盖医疗全链条

医务社工照亮患者“至暗时刻”

来源:北京青年报 10-15 蒋若静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群医务社工每日穿梭于病房、急诊与社区之间,以倾听、链接与陪伴,治愈那些药物难以触及的“心病”。他们身兼数职、一专多能,解矛盾、找资源、做科普、暖人心……他们的故事,对于疾病与尊严,对于绝望中的伸手相助。经过十余年发展,该院医务社会工作已形成集临床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社服基金与公益慈善等工作模块,构建起覆盖患者“社区预防-入院治疗-出院安置-社区照护”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公益基因 逐渐形成全链条服务

“我们医院从筹建之初,就带着公益的基因。”社会服务部部长张蕾介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2012年,张蕾加入尚在筹建中的清华长庚医院,并被派往中国台湾学习,在那里,她初次接触完整医务社工体系,决心将其模式带回北京。

2014年医院开业后,社会服务部从零起步。面对从何处着手的问题,张蕾将目光投向了百姓需求迫切的社区服务。一批批医生走进社区,为居民开展健康科普和公益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医务社工服务持续拓展,招募志愿者、开展个案服务、引进慈善基金……到2022年底,社会服务部升格为一级部门,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工作体系。

破解困境 不让患者因钱放弃治疗

临床个案服务是社会服务部当前的重点工作。6名专职临床社工服务覆盖全院1500张病床、42个专科。1991年出生的秦佳琦是部门最资深的社工之一,已有11年从业经验,她负责大外科400多张床位,涵盖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重点科室。这些科室患者大部分从外地慕名而来,病情重、情况急。

几天前,秦佳琦接到科室转来的新病例。患者是80后快递小哥阿城(化名),去年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最近在该院做完造瘘手术。尽管医生告诉他,只要完成5次化疗和一次外科手术,五年生存率将大大提高,但他却萌生退意。阿城来自河北农村,是家中独子,也是全家顶梁柱,生病后失去收入,妻子卖服装维生,父母在河北老家帮忙带孩子,父亲做保安,全家收入有限。每月医药费、房贷等支出近万元,彻底压垮了这个普通家庭。 “我不想治了,能给家里省下十来万。”阿城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深深刺痛着秦佳琦。

不能让他这么放弃。秦佳琦思路清晰,迅速启动了叁步援助:联系其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看能否申请到临时救助;询问患者及家属意愿,协助发起众筹;系统评估患者医疗救治情况和家庭情况,申请医院社会服务基金,争取对其自付医疗费用进行10%-22%的减免。多年来,秦佳琦遇到过许多与阿城一样的患者。“能帮一个是一个。”目前,该医院已对接20余个公益项目,针对不同大病提供物质和资金资助。十年来,为贫困患者提供直接经济救助超过700万元。

生命终点 守护旅程中最后的尊严

安宁疗护是该院构建“全人照护”体系的重要环节,专注于终末期患者的身心舒适与尊严维护。安宁疗护病房里气氛总是凝重,有奄奄一息的患者,有沉痛而茫然无措的家属。有时,对于如何治疗、要不要继续治疗,家属们总会产生分歧,此时,医务社工会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帮助他们达成共识;有时,是给患者送上一些力所能及的温暖;有时是给崩溃的家属递上一张纸巾。“面对疾病,医学能偶尔治愈,常常在帮助。悲伤是一方面,但我们更要用理性,帮助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维持尊严、减轻痛苦、实现心愿。”秦佳琦说。

这些年来,她给患者实现过不少“最后的愿望”。她服务过一位40多岁的大学女教师,临终时,患者的心愿是办一场画展,作为告别仪式。秦佳琦和团队接下了这个特殊的任务。他们多次开会、对接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研究策展方案、装裱画作、邀请观众,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展览最终顺利开幕,帮助这位热爱艺术的老师完成了人生最后的谢幕。

担任医务社工多年,秦佳琦日益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日复一日穿梭于病房之间,他们不仅是资源的链接者,更是生命的倾听者、心灵的摆渡人,静静照亮患者人生的至暗时刻。

编辑:李华山

2025年10月16日 07:54:3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