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新生开学讲座上,《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读博士生庞众望,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表的脱稿演讲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刷屏式的传播。这场演讲不仅感动了台下的众多新生,也让无数网友感慨万千。
庞众望的演讲为何如此感人?“励志”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在讲台上说,他刚来到清华时也会感到迷茫和不安,但当时有位老师告诉他们,“每位来到清华的学生都是一张白纸,未来的人生需要自己装点和描绘。”
他正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在求学生涯中经历了各种尝试和探索。比如,他曾经在400多天的时间里,在实验中反反复复失败,直至最后成功。是清华人精益求精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撑他走了过来,也让他最终收获了圆满的成果。庞众望说,回望这几年科研中遇到的挫折,都是自己宝贵的财富与经验。
这是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但最难得的并不是庞众望讲述的道理,而是他没有在演讲中谈到的个人经历。
庞众望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父亲因病无法与人交流,母亲下肢残障行动不便,面对家庭的重担,他一边勤于学业,一边照料家庭。不仅如此,他还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命悬一线,曾为母亲住院挨家挨户借钱,也曾为还债捡废品赚钱。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下,2017年庞众望考上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也才有了如今全网刷屏的演讲。
只有结合这个令人动容的背景,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位年轻人一路走来有多么不容易,才能读懂为什么他的演讲如此有“说服力”。在全程脱稿的演讲中,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不仅是他思维敏捷、口齿清晰,也不仅是他自信潇洒、落落大方的姿态,更多的是他在历经困难和挫折后还能笑谈人生的勇气和坚强。
这些年来,有很多年轻人的演讲或者论文致谢都曾刷屏,我们从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青年努力上进的励志故事,也是由一个个真实的人生反映出的社会生态——任何一个年轻人,不管有着怎样的出身,只要能够抓住机遇,持续奋斗,就有可能在知识滋养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中国教育为所有人创造的渠道和机会,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真实图景。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像庞众望一样的年轻人选择了“展望未来”,而不是“沉溺过往”。庞众望在演讲中鼓励学弟学妹,“清华足够大,可以满足大家无限的可能和想象。要勇于探索,挖掘自己的兴趣与潜力”。
被鼓舞的不仅是在台下聆听演讲的清华同学们,也是在屏幕外的所有网友。而人们之所以乐于围观“庞众望们”的故事,也是因为大家相信,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描绘属于自己的“一张白纸”,打开命运的更多可能。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