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第十叁届世界和平论坛媒体吹风会暨2025年度“清华会客厅”媒体沙龙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在会上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下,战争呈现长期化趋势,核扩散危机也在不断加剧,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显着上升。
阎学通表示,近期国际军事冲突频发,且出现了长期化趋势。持续3年多的俄乌冲突、已进行2年多的加沙冲突以及伊以临时停火能持续多久的不确定性,都是典型例子。俄乌冲突远超最初人们预期,至今仍未结束。“特朗普曾宣称能快速结束俄乌战争,但实际介入后也意识到,美国无法决定战争的结束时间与条件,停火条件只能由俄乌双方协商确定。”
加沙冲突的情况同样如此。以色列与哈马斯虽多次达成停火协定,但很快再度爆发冲突,和平协议的达成遥遥无期。面对伊以宣布停火后又相互打击的现实,特朗普在25日的北约峰会上说,伊以冲突可能很快再发生。阎学通说,历史经验表明,战争发生后,超级大国卷入并不意味着战争会很快结束,多数情况下反而会使战争规模升级,如二战以来的多次战争,每次达成和平的谈判均耗时良久。
对于核扩散问题,阎学通认为,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违背了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的基本规定。对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滨础贰础)监督下的核项目,核国家有责任提供安全保障,但美国却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攻击,这使得无核国家对核国家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他指出,当越来越多国家对核国家的保障意愿持怀疑态度时,其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或想法可能会增加,核扩散危险呈加大趋势。例如,德国总理默茨支持以色列对伊朗进行核打击,这种行为可能会为某些欧洲国家借机发展核武器提供理由,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
阎学通强调,战争长期化和核扩散危机是当前国际秩序不确定性加剧的重要体现,逆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安全挑战。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