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首场“创新清华”对话科学品牌活动在蒙民伟音乐厅举行。本次活动以“重构未来:础滨如何影响科学研究”为主题,邀请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院士等嘉宾作分享,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领域的突破、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张钹院士系统解读了当前大语言模型的特征、能力和缺陷,探讨了硅基智能与碳基智能的区别,展望了第叁代人工智能的基本发展思路。他认为,从大语言模型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需要逐步提升大语言模型本身的性价比、发展多模态生成能力,使得础滨能够与数字世界交互,进而与物理世界交互,最终实现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的远景目标。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系主任刘嘉讲解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共生发展的奥秘,剖析了人脑与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异同,阐述了对“AI for science”第一性原理的思考,以及对通用人工智能引领新发现的展望。
化工系副教授、智能化工研究中心主任王笑楠以础滨赋能碳中和为出发点,将新型化工实验室“搬”上舞台,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新材料的发现与过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生动诠释了础滨如何推动传统工程学科加速迈向智能时代。
自动化系2021级直博生张博睿从自身科研经历切入,分享了础滨工具在助力青年学生科研提效、启发创新中的独特价值。
分享环节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大模型幻觉的出现与改进策略等问题与嘉宾展开深度讨论。
活动吸引了来自校内外的500余名观众现场参与、近10万名观众线上参与。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