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铜像落成揭幕
清华新闻网5月7日电 4月28日,在清华大学102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家邹文主创的张仃先生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该铜像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献赠予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张仃先生夫人理召女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首都文明基金会执行会长娄晓琪等出席仪式。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美术学院原院长王明旨出席仪式。

图为张仃先生铜像落成揭幕。
谢维和在揭幕仪式上表示,此举体现了清华大学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对张仃先生的纪念,彰显了清华大学对人文精神的尊崇。
理召女士在现场深情说,张仃不仅属于家庭,他也属于学校、属于社会,属于他热爱的祖国,今天把张仃以铜像的方式送回学校,送回他热爱的事业、伙伴和同学们身边,张仃从此与大家永远在一起。

图为开幕式现场。
张仃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位标志性艺术家、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奠基人,是清华大学德高望重的一代名师。他1917年生于辽宁。1932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34年在北平组织左翼美术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漫画宣传队”。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负责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他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提出以天安门为主体的创意设计方案,为国徽设计做出重要贡献。1951年至1957年,多次担纲莱比锡、布拉格、莫斯科、巴黎等城市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总设计师。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历任第一副院长、院长。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先生欣然复出,担任博士生导师,满腔热情教书育人、奖掖后学,先后出资数百万元设立“清华大学张仃励学金”。其70余年的艺术生涯,跨越了漫画、视觉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作为艺术家,在每一个重要时期,都可得见他的非凡艺术成就;作为教育家,其沟通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学院与民间、实验与应用的美术教育思想,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新中国的主要形象设计师之一,他为中华文化形象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为继承和发扬张仃先生的高尚品格,推动张仃艺术的深入研究,清华大学成立张仃艺术研究中心。93岁高龄的张仃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用于医学解剖,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刘云山等特送挽联、花圈表示哀悼。张仃先生一生追求进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注重实践;教书育人,提携后生,无私奉献。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财富。
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师生近百人参加了仪式。仪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赵萌主持。
供稿:美术学院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