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和普林斯顿学者共话生命科学
来源:科技日报 2015-3-24 张盖伦
3月17日,来自清华和普林斯顿大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濒诲辩耻辞;大牛们&谤诲辩耻辞;聚在郑裕彤讲堂,参加&濒诲辩耻辞;清华&尘诲补蝉丑;普林斯顿生命科学研讨会&谤诲辩耻辞;,发表自己的新近研究,开展学术上的&濒诲辩耻辞;高端对话&谤诲辩耻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致开幕词,对远道而来的普林斯顿教授团队表示欢迎,并希望以后类似的交流成为一个系列。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讲席教授和前系主任Thomas E. Shenk带来了对于长寿蛋白的研究,其团队发现长寿基因蛋白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性;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向烨用一系列图片和视频展示了噬菌体phi29的尾部结构,试图通过解析噬菌体phi29尾部蛋白的结构来研究噬菌体将DNA分子注入细菌体内的机制;穿着中长裙的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主任Bonnie L. Bassler教授俏皮话不断,告诉大家细菌之间通过产生和探测自体诱导物进行“交流”,并提出了通过抑制群体感应来抑制细菌致病性的方法……从上午8点20到下午3点,5位普林斯顿的学者和4位清华的学者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发现,报告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代谢和癌症等方面。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叁年级学生苏宏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研究都比较&濒诲辩耻辞;新鲜&谤诲辩耻辞;,学者们分享了一些他们尚未完全公开的发现和数据。&濒诲辩耻辞;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谤诲辩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