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濒诲辩耻辞;叁下乡&谤诲辩耻辞;先进集体
清华新闻网2月25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十二家单位联合表彰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濒诲辩耻辞;叁下乡&谤诲辩耻辞;先进集体称号。
2015年是全国文化科技卫生&濒诲辩耻辞;叁下乡&谤诲辩耻辞;活动20周年。20年来,&濒诲辩耻辞;叁下乡&谤诲辩耻辞;活动蓬勃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渠道不断拓展,形式日益创新,为农民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濒诲辩耻辞;梦之网&谤诲辩耻辞;实践支队成员在甘孜山村搭建太阳能微电网。
清华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开展&濒诲辩耻辞;叁下乡&谤诲辩耻辞;等扶贫工作,并着重将&濒诲辩耻辞;叁下乡&谤诲辩耻辞;工作与育人结合起来,以学生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扶贫的过程中深入现实社会,培养深厚家国情怀,耕耘梦想、砥砺真知。
2015年清华大学参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支队共计710支,出行6584人次。其中超过30%的学生前往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中西部地区开展实践的实践支队超过总数的1/4,他们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开展服务建设、社会调研和支教活动,努力&濒诲辩耻辞;精准扶贫&谤诲辩耻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濒诲辩耻辞;美丽乡村&谤诲辩耻辞;支队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充满人文情怀和地方特色的订制方案,&濒诲辩耻辞;梦之网&谤诲辩耻辞;支队在四川甘孜藏区电力不稳定地区建设太阳能微电网解决村小学供电,&濒诲辩耻辞;湘西温度&谤诲辩耻辞;支队在湘西吉首叁所学校建设太阳能热水器服务师生,&濒诲辩耻辞;无止桥&谤诲辩耻辞;支队在贫困地区建设便民桥的同时还开展了蓄水池建设、校园墙面粉刷和水源净化等项目。
清华大学本着&濒诲辩耻辞;教育服务社会&谤诲辩耻辞;的理念,以&濒诲辩耻辞;传播知识、消除贫困&谤诲辩耻辞;为宗旨,自筹资金启动了教育扶贫工作。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帮扶对象,通过在当地建立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清华大学优质的教育与培训资源无偿输送给贫困地区。截至2015年12月,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已经建立了1153个现代远程教学站,清华伟新中小学在线2520个,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十多年来累计培训贫困地区人口逾200万人次,每年无偿提供培训课程逾2000个学时,内容涉及党政干部培训、中小学师生培训、医药卫生人员培训等。2006年以来,学校工会、继续教育学院和团委每年暑期还依托远程教学站,开展中外学生支教实践,十年来已有两千多名中外学子参加到这一活动中。
此外,在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濒诲辩耻辞;叁下乡&谤诲辩耻辞;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清华大学赴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新卫村村小搭建微型电网支队、&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谤诲辩耻辞;课堂赴乌兹别克斯坦远征队获评&濒诲辩耻辞;优秀团队&谤诲辩耻辞;,指导&濒诲辩耻辞;美丽乡村&谤诲辩耻辞;支队的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邵磊获评&濒诲辩耻辞;优秀个人&谤诲辩耻辞;。
供稿:校团委 编辑:文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