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学院举办成立十五周年系列活动
清华新闻网10月31日电10月29日,清华大学医学院举办成立15周年系列活动。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出席了在大礼堂举办的庆祝大会并致辞。医学院党委书记洪波主持大会。

&苍产蝉辫;庆祝大会现场。
姜胜耀代表学校向医学院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祝贺。他说,医学院15年的发展实现了阶段性的的发展目标,成效显着,值得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面向&濒诲辩耻辞;健康中国&谤诲辩耻辞;的国家战略,发展先进健康科技,培养领军医学人才,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是清华医学的历史使命。

姜胜耀在庆祝大会上致辞。
姜胜耀强调,学科建设是建院强院的关键。经过15年发展,清华大学医学院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基础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涵盖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和公共健康学六大学科。希望医学院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推动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夯实医学院发展壮大的基础。
董晨报告了医学院建院以来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未来的工作重心:一是继续优化基础学科,在重大疾病、新兴医学领域进一步发展;二是依托叁家临床医院大力建设临床学科,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医学科学家,推动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叁是重点优化医师科学家的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四是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加强与理工科、文科等学科的结合,在公共健康方面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五是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前沿学科建设。

董晨报告医学院发展情况。
会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990级校友代表崔彤哲与大家分享了学习与创业经历,勉励同学们&濒诲辩耻辞;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不忘初心,遇到挫折不气馁&谤诲辩耻辞;。
在清华大学医学院15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对学院创立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院设立&濒诲辩耻辞;清华医学杰出贡献奖&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清华大学医学院建院15周年重大成果奖&谤诲辩耻辞;。

姜胜耀为赵南明、施一公颁发&濒诲辩耻辞;清华医学杰出贡献奖&谤诲辩耻辞;。
经过评选,生物物理学家赵南明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获得&濒诲辩耻辞;清华医学杰出贡献奖&谤诲辩耻辞;。颜宁、祁海、李海涛、洪波/刘河生、张林琦、沉晓骅、程功、常智杰、程京/李彩霞/张冠斌/邢婉丽/黄国亮、杜亚楠、董家鸿等11个团队荣获&濒诲辩耻辞;清华大学医学院建院15周年重大成果奖&谤诲辩耻辞;。会上举行颁奖典礼进行表彰,勉励全院师生&濒诲辩耻辞;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清华大学医学院建院15周年重大成果奖&谤诲辩耻辞;颁奖现场。
本次纪念活动以&濒诲辩耻辞;健康中国,医学清华&谤诲辩耻辞;为主题。除大会外,还举行了&濒诲辩耻辞;精准医疗&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前沿医学科技&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医学院院长论坛-医学教育发展展望&谤诲辩耻辞;等叁个论坛。其中,&濒诲辩耻辞;精准医疗论坛&谤诲辩耻辞;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杨志敏,北京大学第叁医院院长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等对精准医疗的发展展开讨论,为清华医学院临床治疗的提高提供了指导。
在&濒诲辩耻辞;前沿医学科技论坛&谤诲辩耻辞;,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介绍了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其培养能研究、看病和教学的临床医师的理念。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海涛、祁海、廖洪恩及长聘副教授沉晓骅等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下午举行的“医学院院长论坛-医学教育发展展望”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方向明,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资深副院长芭芭拉·亨普斯泰德(Barbara L. Hempstead),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励等就如何更好开展医学教育展开讨论。

国内外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清华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10月25日,着名医学科学家、两院院士吴阶平先生担任首任院长,生物物理学家赵南明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神经科学家鲁白教授、免疫学家董晨教授先后担任常务副院长。2016年9月,董晨教授担任医学院院长。2009年,医学院开启国际化的八年制医学生培养模式,涌现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成为清华大学尖端科学的活跃领域之一。
供稿:医学院 编辑:襄桦 华山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