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4月30日电 4月23日上午,础滨赋能核学科共建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承办,旨在探讨AI技术在高校核学科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指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王安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教指委委员、全国涉核高校院长/系主任、知名专家学者、学会协会及行业代表等140多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环节由教指委副主任、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唐传祥主持。
彭刚表示,清华大学始终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为我国核学科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高度重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所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行动应对变革,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体系、学科知识引擎建设等工作。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在资源、规划、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为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程建平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教育部目前已经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在着力构建“础滨+教育”新型生态体系,教指委将面向新形势新要求,以“础滨+核学科”为突破口,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核领域方案”。希望借助本次论坛促进全国涉核高校代表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核学科础滨赋能教育的变革。
王安民表示,核学科与础滨的深度融合为核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致力于中国核工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础滨赋能核学科共建发展。建议共建“础滨+核学科”生态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技术赋能”与“风险可控”的平衡;推动础滨核学科全球化发展。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教指委副主任、四川轻化工大学原校长庹先国主持。清华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雷环、计算机系教授许斌、工物系副主任杨祎罡分别以“清华大学础滨赋能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通用人工智能之路——自主多模态大模型骋尝惭系列的研究与应用”和“核学科引擎建设探索及础滨赋能核学科共建联盟设想”为题作主旨报告。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首席科学家、副总师刘东,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章静,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曾国强,兰州大学教授吴王锁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学院院长谭思超分别以“核工业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新范式”“础滨战略驱动下的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思考”“人工赋能高校创新发展之成理实践”“国家础滨战略驱动下的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教学变革应用与思考”为题作分享报告。
论坛研讨环节由教指委秘书长、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王学武和工物系主任黄文会联合主持,与会嘉宾就础滨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活动现场
供稿:工物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