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工作坊召开第二次研讨会
清华教师探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使用体验与操作方法
清华新闻网6月11日电 6月1日下午,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内混合式教学课程试点工作,第二次混合式教学工作坊在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大楼召开。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与常规的师生面授教学相结合。本次教学工作坊深入探讨了清华大学新研发的智慧教学辅助工具&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操作方法和使用体验。

《电路原理》授课教师于歆杰分享雨课堂使用体验。
&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软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能有效促进教学,自2016年4月发布以来,很快得到了我校及其他院校众多师生的关注。它不仅适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也适用于普通传统课堂,目前我校部分混合式教学课堂已率先开始使用。
本次工作坊邀请了清华3位使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一线教师分享了各自经验,他们是计算机系马昱春老师、生命学院的杨扬老师,和最早一批开始使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电机系老师于歆杰。
马昱春结合混合式教学课程《组合数学》介绍了&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如何更好地实现实体课堂的落地,并就开展翻转课堂、让线上线下更好结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杨扬分享了大班教学中使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体验。她认为&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大班教学中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十分有效。

本学期第二次混合式教学工作坊会议现场。
于歆杰结合《电路原理》课程介绍了自己使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准备使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教师非常实用有效。
叁位教师分享各自的经验后,与会教师就&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操作对传统教学的帮助、混合式教学观念的更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