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和&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清华大学带动62所高校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
慕课改变你,你改变课堂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6-17 赵秀红
&濒诲辩耻辞;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看手机。&谤诲辩耻辞;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让这个&濒诲辩耻辞;最远的距离&谤诲辩耻辞;也成了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清华大学&濒诲辩耻辞;学堂在线&谤诲辩耻辞;今天推出智慧教学工具&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将手机变成了学习工具,将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
&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只是清华大学自主打造的中文慕课平台&濒诲辩耻辞;学堂在线&谤诲辩耻辞;的一个周边产物。如今,一场汲取在线教育精髓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也在清华大学等高校酝酿发芽,慕课在倒逼传统课堂甚至传统大学教育发生变革。
&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传统课堂装上&濒诲辩耻辞;精密仪表&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大家听明白了吗?&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发给大家的课前资料都看了吧?&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打断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等考完就知道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谤诲辩耻辞;……
这些话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说的几句话,以往要凭经验或者事后才能判断的教学过程,如今使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以上的问题教师随时都能了解。
据教育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学堂在线董事长聂风华介绍,学堂在线&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是一种集课前推送、课上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的软件。教师只要会用幻灯片和微信,就完全能驾驭它。
清华之所以取名&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是因为大家感觉在线教育飘在天上,春风化雨,要让在线教育资源落地。&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背后是清华慕课的丰厚资源。
通过使用&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建立一个班级,然后将包括视频、语音、习题的幻灯片快速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在课堂上,课件会一页一页地通过手机发送给学生,学生如果有哪一页没听明白,可以暂停慢慢消化,也可以标记为不懂,用来课后复习。而这些数据,都能够立刻显示在教师的手机上。
清华生命学院教师杨扬是&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的拥趸。她讲授的&濒诲辩耻辞;现代生物导论&谤诲辩耻辞;是大课,平常会面临文理科差距大、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她在课前通过慕课和&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推送,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究竟有没有看这些课件,对这些知识究竟掌握得怎么样。以往100多人的大课堂,测试并不方便,现在可以课内布置限时习题,还能多次测试,而且哪些学生做对了、用了多少时间,当场统计正确率、答案分布情况,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就像给整个教学过程装上了一块&濒诲辩耻辞;精密仪表&谤诲辩耻辞;。而且学生可以按下&濒诲辩耻辞;不懂&谤诲辩耻辞;按键、发弹幕,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
从&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受益的并不是只有清华一所高校。2016年2月,作为清华大学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在清华校内完成试点;4月,&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正式对外发布,免费开放。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师代晋军将&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与自己的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准备在华中师大开展一个较大规模的教学创新实践,彻底改变大学公共数学几十年不变的低效、沉闷的教法,现在已申请了省级教学立项。
慕课在改变传统课堂
2013年秋,清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于歆杰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濒诲辩耻辞;粉丝&谤诲辩耻辞;遍布世界各地。
这是因为2013年的秋季学期,清华大学的首门全球共享课&濒诲辩耻辞;电路原理&谤诲辩耻辞;在国际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别诲齿和清华自主打造的中文慕课平台&濒诲辩耻辞;学堂在线&谤诲辩耻辞;上同时开课,而于歆杰正是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很快,这门在线课程就吸引1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
2013年5月,清华大学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共同建立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别诲齿。当年10月,清华推出了自己的在校教育平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学堂在线&谤诲辩耻辞;平台。2014年1月,清华将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工作提升到学校向未来的战略部署层面。
3年时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截至今天,已有137个国家和地区550万人次在学堂在线选课,注册用户达300万。开放慕课课程868门,其中,国内高校及机构慕课242门,引进国际及境外课程70门,其中有来自美国知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校课程。
清华因而诞生了很多慕课&濒诲辩耻辞;金牌老师&谤诲辩耻辞;,如经管学院教授肖星的&濒诲辩耻辞;财务分析与决策&谤诲辩耻辞;、杨芳和张文霞的&濒诲辩耻辞;生活英语听说&谤诲辩耻辞;选课人数已经超过30万。
2013年底,于歆杰的&濒诲辩耻辞;电路原理(第1部分)&谤诲辩耻辞;课程结束后。共有来自全球的1.8万人选修了这门课程。考试结束后,大家惊讶地发现,拿到最高分99分的竟然是一名高中生。
这让于歆杰颇为得意:通过网络,这门艰深晦涩的专业课程做到了让在校高中生听懂,并且熟练地掌握。这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在校教育这种教学模式的肯定。于歆杰基于慕课和&濒诲辩耻辞;雨课堂&谤诲辩耻辞;,开始对承担的所有电路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甚至完整地翻转课堂。课程的基础知识点通过课前预习解决,而在课上,用于歆杰的话说&濒诲辩耻辞;给学生做点狠的事儿&谤诲辩耻辞;,比如,出点难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设计实验。
慕课&濒诲辩耻辞;金牌老师&谤诲辩耻辞;杨芳尝试在大一进行英语公共课改革。以前,她每节课的讲义要四五十页,而现在只有叁四页,读英文小说、编英文短剧、分组活动等才是课堂上要做的。她明显感觉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比以前强烈了。
&濒诲辩耻辞;以前满堂灌,难免感到无趣,会跑神,现在这门课要大家讨论参与,自己练成了主角。我们讨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老师来引导我们。&谤诲辩耻辞;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生易哲嫄说。
据悉,清华已经开展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累计77门次;本科生的四门思政课全国率先全部制作了慕课。这种改变是有辐射效应的,基于清华慕课资源,全国已有62所不同类型的院校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试点。
慕课甚至带动了更深的变革。比如,清华推出&濒诲辩耻辞;学堂选修课&谤诲辩耻辞;产物服务国内高校&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学生在线学习换学分,截至目前,全国有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2.3万多人次实现了学堂在线学习换学分。2016年,清华又陆续推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濒诲辩耻辞;数据科学与工程&谤诲辩耻辞;专业硕士学位项目、金融学辅修专业项目等,领全国之先。
未来的挑战
清华慕课有一个额外收获:重拾以前大学基层教学组织体系。
一门慕课的制作、上线、运营已经跟传统的大学教学不一样了,清华一门慕课在上线前,要配5人的团队,上线后,要配助教,而且,很多课程需要老师组织共同备课小组。
被网民和学生们封为&濒诲辩耻辞;慕课第一助教&谤诲辩耻辞;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张祎嵩,正是通过频繁地在慕课上的出镜、精彩的课堂而让学生们牢记的。因为自己在慕课中的表情&濒诲辩耻辞;呆萌&谤诲辩耻辞;,所以学生们将他的视频截图做成了微信表情包,并迅速风靡全网。
张祎嵩在2014年暑期加入了清华大学&濒诲辩耻辞;马克思主义原理&谤诲辩耻辞;课程老师刘震的团队,他和团队的成员们开始一起尝试把马原课搬上在线平台。其实在做助教之初,张祎嵩有过一次&濒诲辩耻辞;惨痛的经历&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带的特别不好&谤诲辩耻辞;。虽然那时的张祎嵩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濒诲辩耻辞;很火&谤诲辩耻辞;,但他从做助教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将知识清晰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而那一次的经历一直警醒着张祎嵩:千万不能懈怠。
主管教学的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学校在体制机制上配合在线教育,比如,设专门的在线办,在线办有专员安排在教务处等部门,方便开展工作。
&濒诲辩耻辞;在线教育不是要抢老师的饭碗,而是要转换老师的焦点。&谤诲辩耻辞;在杨斌看来,在线教育要满足叁个底线要求:一是解决学习者永远的挑战&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注意力集中,伪学习比不学习还糟糕,因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把学习的内容、节奏交到学习者手里,是最理想的,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叁是增加交互性,老师的角色不再是单向的&濒诲辩耻辞;内容快递服务&谤诲辩耻辞;,而是变成一个讨论的引导者、有激发作用的领导者,让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方向产生思考和好奇心,&濒诲辩耻辞;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谤诲辩耻辞;。
在他看来,目前高校重在考核教师的学术水平、基本的教学能力,而在教学培训、课堂观摩等方面投入的关注远远不够。在在线教育的挑战面前,老师也会出现分层现象:好的更好,难适应的老师课堂会更不受欢迎。清华会把在线教育作为学校的未来战略,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带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濒诲辩耻辞;制式&谤诲辩耻辞;。
编辑: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