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濒诲辩耻辞;产业菁英项目&谤诲辩耻辞;冬令营在清华落幕
清华新闻网2月23日电 2月18日,经过为期4天来自业内精英的讲座培训,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以下简称&濒诲辩耻辞;产研院&谤诲辩耻辞;)主办的第一期&濒诲辩耻辞;产业菁英项目&谤诲辩耻辞;冬令营最后一个环节&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机器人产业分析大赛在经管西楼举行。最终,清华经管学院与机械学院学生组成的线下团队摘得团队第一名,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田晓雨、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徐以荻获得&濒诲辩耻辞;最佳表现奖&谤诲辩耻辞;。

冬令营导师、评委及学员合影。
&濒诲辩耻辞;产业菁英项目&谤诲辩耻辞;旨在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系列讲座和赛事,激发学生关注产业发展的热情,并在过程中学习产业分析能力,为产业发展储备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技术前瞻和商业洞察的复合型人才,最终贡献于产业升级。首期项目于2016年11月3日正式启动,聚焦机器人行业,共有50支团队报名参与选拔,覆盖全校26个院系和其他部分兄弟高校,总计超过200人报名。经过导师讲座、机器人论坛、作品评选等多环节的筛选,9支队伍进入决赛。
2月14日-2月17日举办的冬令营通过5节由业界、学界精英讲授的产业分析课程,为参加项目的同学全方位地呈现了产业分析的概念及方法。冬令营首日,参赛团队通过抽签方式决定其分析的目标公司,并于18日向全体项目成员及导师评委进行综合展示。
产业菁英项目通过汇集业内领先实践者、高校优秀在校生及一线教学实践者,以一系列活动为基础,促进产学研结合,一方面使学生于在校期间就能充分了解行业需求,另一方面为产业发展培养针对性人才,进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创新。项目期间,产研院还曾发起&濒诲辩耻辞;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谤诲辩耻辞;,同机械工程系、创客空间(颈颁别苍迟别谤)联合呈现了一场机器人行业的盛筵。产研院希望联合全校所有学科的力量实现&濒诲辩耻辞;跨界合作&谤诲辩耻辞;,打破校内校外和不同院系之间的&濒诲辩耻辞;墙&谤诲辩耻辞;,以完成产业和行业的创新,为学生、教师和业界创造更好的交流的平台。

小组展示机器人公司产业分析成果。
产研院副院长朱恒源在活动中表示,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情,清华的师生们要思考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濒诲辩耻辞;当你想在一个历史的大潮中往前进的时候,你需要叁样东西:远大的理想、正确的方向和好一点的资源和条件。产业菁英项目把业界的前辈带到大家面前,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项目学习相关知识,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好准备,去改变整个产业的格局。&谤诲辩耻辞;
产研院作为高度贴近产业实际需求、高效转化科研成果、高速推进产业发展的国家级、跨平台的创新智库,未来将更加紧密结合官产学研用的各方力量,助力教育改革,为清华学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供稿:产研院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