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学院举办研讨会聚焦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清华新闻网1月3日电 (通讯员 王洋)为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2.0计划,聚焦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18年12月30日举办&濒诲辩耻辞;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研讨会&谤诲辩耻辞;。会上,20位来自清华、人大、北师大、传媒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雄安官网等单位的学界业界代表发言。&苍产蝉辫;

研讨会现场 张诗妤 摄
研讨会围绕实践教学&濒诲辩耻辞;1+1模式&谤诲辩耻辞;(任课教师+业界导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融媒体时代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教授从清华新闻学院与雄安官网4位业界导师联合指导的&濒诲辩耻辞;清华学子看雄安&谤诲辩耻辞;报道专题的相关教改课题谈起,分享了5年来先后与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及雄安官网等主流媒体合作的经历与感悟。他认为,&濒诲辩耻辞;田野即课堂&谤诲辩耻辞;,实践教学做好了,理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获得不息的生命力。
雄安网信办副主任高振强,雄安官网常务副主编林艳兴、顾问林双川、编辑杨宽等4位业界导师积极评价了&濒诲辩耻辞;清华学子看雄安&谤诲辩耻辞;报道专题的现实意义,认为这一策划实施的非常成功,同时也对这一实践教学模式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合理化建议。&苍产蝉辫;

雄安官网常务副总编林艳兴等业界导师先后发言 林双川 摄
在&濒诲辩耻辞;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谤诲辩耻辞;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许向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斌教授、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海明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大学媒体学院何晶教授介绍了各高校教学体系的创新,这些创新点均以培养善用&濒诲辩耻辞;十八般兵器&谤诲辩耻辞;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
在&濒诲辩耻辞;融媒体时代实践教学&谤诲辩耻辞;议题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副台长宣宝剑、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佳航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艳红副教授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吴璟薇分享了自己的教学体会,引发大家对泛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角色定位、融媒体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等问题的思考。
&苍产蝉辫;会上,大家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实践教学全覆盖的&濒诲辩耻辞;网状&谤诲辩耻辞;模式、清华大学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濒诲辩耻辞;1+1模式&谤诲辩耻辞;、北师大的&濒诲辩耻辞;技术导向模式&谤诲辩耻辞;等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闻与写作》杂志社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代表与学界代表进行了探讨和互动。

&苍产蝉辫;与会代表合影 张诗妤 摄
会上,学界、业界代表普遍认为,虽然实践教学耗费时间精力,且需要动员一定社会资源与媒体资源。但正是因为它对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批判性思维十分重要,因此才显示出其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强大生命力。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