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出征北极圈和北冰洋
清华新闻网8月19日电(通讯员 洪雁)8月19日上午,24名清华学生和学者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启程仪式。今年的&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将远征北极圈和北冰洋,在未来的20天,他们将在新闻学院教授李希光的带领下,从地球最北边的永久冻土古城雅库茨克启航,沿俄罗斯最大的河流勒拿河一路深入北极圈,考察勒拿河的北冰洋入海口。

大篷车全体队员合影
在北极圈内,清华师生将考察叁个人类居住点:日甘斯克、库苏尔、提柯希以及只有一户人家的小渔村纳塔拉,师生们将在河道冰封前踏上这片冻土&濒诲辩耻辞;王国&谤诲辩耻辞;,沿途采访、读书、讨论和写作。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分别来自新雅书院、经管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美术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工系、机械系、生命学院和新闻学院等多个院系。&苍产蝉辫;
&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是清华大学暑期学期选修课,也是清华大学首批&濒诲辩耻辞;挑战性课程&谤诲辩耻辞;。自1999年以来,&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每年带领20多名学生在亚洲边地进行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等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调研。&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被公认为清华大学最&濒诲辩耻辞;苦&谤诲辩耻辞;的课程之一:作业量大、野外实践多、课堂要求严、教师点评&濒诲辩耻辞;严&谤诲辩耻辞;。
过去的20年中,&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共计出征20余次,有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了该课程。李希光主讲的&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带领学生去西伯利亚寒地上课,其中包括贝加尔湖、图瓦草原、阿尔泰山、勘察加半岛和库页岛等。
&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开设20年来,更多的是‘走向塞外漠北和西伯利亚的草原丝绸之路’‘走向西域和藏区的佛教丝绸之路’,其中包括沙漠路线、草原路线、海上路线、游牧路线、佛教路线、藏传佛教路线等。&谤诲辩耻辞;李希光说。

李希光为大篷车课堂师生进行行前培训
&濒诲辩耻辞;在船上,除了结合沿线考察实际作读书报告,我要求学生每天要写考察笔记和日记。每天日记不少于600字,合计日记字数不少于12000字;20天后,根据个人的专业或兴趣,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有研究主题的调研报告。&谤诲辩耻辞;李希光说。他为今年选修&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的学生提前发放了20本有关西伯利亚的英文典籍,要求同学们在登船前读完。
&濒诲辩耻辞;我非常欣赏‘大篷车课堂’主张去看‘不被大众熟知的地区’的做法。&谤诲辩耻辞;地球系统科学系2017级博士生金梦说,&濒诲辩耻辞;我希望能在考察船上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如果不是行李还没收拾好,我现在就想出发!&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是一次师生共同的探索之旅,通过在亚洲边地旅行、阅读并记录其风土人情鼓励同学们进行跨文化对话,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濒诲辩耻辞;慢新闻&谤诲辩耻辞;写作教学。&濒诲辩耻辞;大篷车课堂&谤诲辩耻辞;曾获得大学生社会实践金奖,2017年团中央对其给予特别表彰,2018年被评为&濒诲辩耻辞;清华大学挑战性学习课程&谤诲辩耻辞;。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李晨晖
审核:赵姝婧